欢迎访问开放教育学院.培训学院!


学习园地

习近平的“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”

作者: 时间:2018-10-30 点击数:

习近平的“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”

习近平总书记《之江新语》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重印发行。书中摘录了总书记对读书学习的看法: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要有这三种境界。首先,理论学习上要有“望尽天涯路”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,耐得住“昨夜西风凋碧树”的清冷和“独上高楼”的寂寞,静下心来通读苦读;其次,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,刻苦钻研,舍得付出,百折不挠,下真功夫、苦功夫、细功夫,即使是“衣带渐宽”也“终不悔”,“人憔悴”也心甘情愿;再次,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,学用结合,学有所悟,用有所得,要在学习和实践中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,最终“蓦然回首”,在“灯火阑珊处”领悟真谛。只有这样,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、深入学、持久学,成为勤奋学习、善于思考的模范,解放思想、与时俱进的模范,学以致用、用有所成的模范。
培根说过,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慧,数学使人精密,哲理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有修养,逻辑修辞使人善辩,读书对个人来说,是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体现个人修养。对领导干部而言,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,是其他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基础。不论一个人、一个政党,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,要在激励的竞争中胜出,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,必须加强学习。
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,党中央历来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,原国家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强调: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,不断加强,不断推进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不愿意学习。一些人以“工作忙”为借口,抽不出时间学习;有的领导干部有时间就沉迷在麻将桌子上,醉倒在酒桌子上,不想学习;有一些领导干部,就是看书,也多是些快餐阅读,看看网络消息,浏览浏览报刊杂志,很少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几本好书。领导干部不学习,知识就会老化,思想就会僵化,能力就会退化。这是很危险的。
总书记提出的“理论学习要有三中境界”,就是我们各级干部的一面镜子。我们当以此来常常对照自己,省视自己,进而提高自己,完善自己,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方式,不断加强学习,提高执政能力,树立良好形象,做党和群众需要的“学习型”干部。
王国维说: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此第一境也。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此第二境也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此第三境也。
三句婉约小词,一条崇高路径。这三种境界,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,拾阶而上,层层递进,始觉山重水复,最后柳暗花明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看家本领,既是精神信仰,也是认知方法。有为人民服务的热切情怀,才心甘情愿勇攀三境;而每一种境界的登临,又以艰辛反证情怀的崇高。
掌握看家本领的第一境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西风乍起,落木萧萧,山雨欲来,时令更迭,无非是一种客观形势变换的隐喻。面对形势变化,要明察秋毫,见微知著,有感于心,赴之以行。但这时的行动不是盲动,而是观察、求索,在看不深、把不准的情况下,就需要登临时代的“高楼”,瞭望社会发展的“天涯路”。也许别人还在为客观世界里的“西风”而惊悸犹疑,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却早已沿着陡峭的山路抵达认识的高峰,并在那里鼓荡起一览众山小的衣襟。今天我们学习理论,就是要根据当前世情、国情、党情的变化,有“望尽天涯路”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,耐得住“昨夜西风凋碧树”的清冷和“独上高楼”的寂寞,静心苦读,登高怀远,眺望中国梦的宏伟远景和实现路径。
掌握看家本领的第二境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毛泽东说,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箭,去射中国革命之的。这个过程是痛苦的,艰难的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“爬坡过坎”的关键阶段,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,改革进入深水区、攻坚期,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思想武器,求解当今社会诸多问题,也面临很多艰难。这就更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,废寝忘食,殚精竭虑,为寻求一个好的方案、一条好的政策、彻底解决一个难题而艰辛探索,在理论学习上下真功夫、苦功夫、细功夫。进入到这个境界,是要经受“憔悴”之苦的,但只要一想到是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、为党和国家的目标而奋斗,就会“痛并快乐着”,就会安之若素、矢志不渝。
掌握看家本领的第三境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对真理的探索过程,对问题的思索过程,对决策的制定过程,都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刻,前提是你必经过前两种境界。没有前两种境界的辛苦遭逢,也不会有灯火阑珊处的蓦然欣喜。而且,就是经历了前两种境界,也未必成功,因为你还要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。这个“千百度”,是独立思考、深入探寻的“千百度”,是学用结合、知行合一的“千百度”,是“学有所悟、用有所得”的“千百度”。这个“千百度”,需要付出更大的心血。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,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,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深刻把握,“那人”纵在眼前,也会失之交臂。所谓蓦然回首的惊喜,实则是对千回百转、千辛万苦的回报。
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通篇主张“词以境界为上”,断言“有境界者自成高格”。他说的是词格,实际也在说人格。我们共产党人,主张“人以胸襟为上”。这个胸襟,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。领导干部学理论的“三种境界”,服从服务于这个最高原则。有这样的胸襟,自成高格;有这样的高格,必臻“三境”。
学习不是语言,而是一种行为。重视学习,就要见诸行为;没有学习行为,就谈不上重视学习。
学习不是一时一事,而要持续不断。学一阵,丢一阵,虽说比一点都不学要好,但不是我们党所要求的学习。
领导干部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要求,第一要见诸行为,第二要持之以恒。持之以恒的行为就是习惯,领导干部要努力让学习成为习惯。
习惯是养成的。一个人无论做什么,都可以成为习惯。例如,做事马虎了事,久而久之,就会养成得过且过的习惯;朋友见面,陪着抽支烟,久而久之,就会养成抽烟的习惯;遇有不顺心的事放不下,久而久之,就会养成烦恼的习惯;今天不想学习,明天不想学习,久而久之,就会养成不学习的习惯。那么,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呢?
要养成学习的习惯,就是要从今天开始:离早饭还有10分钟,读几页书;上班坐车在路上,听听广播,翻翻报纸,背背唐诗宋词;会前还有点时间,把学习思考的心得体会记下来;午休之前,斜靠在床头,再读几页书;下班回家途中,在汽车、地铁里翻翻书;晚上在家里,把家事做完了,坐到书桌前开始学习……今天这样做,明天这样做,久而久之,见缝插针看书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。如果在没有公务活动的周末和节假日、在出差出访途中,也看书学习,坚持一段时间,也就成了习惯,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,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,人便能养成习惯。
一些平时不注重学习的同志,原谅自己的一个主要理由,就是工作忙,应酬多,没有时间学习。真的没有时间吗?其实不是。我曾经连续多年体育锻炼不正常,总感到没时间。一位老领导批评说:“你们老说挤时间锻炼,这个观念是不对的;时间不是挤出来的,而是安排出来的!”这使我猛然醒悟。于是,我把下午下班后的第三个时间段安排为游泳,连续多年坚持不断,每周至少5次,获得极大成功,体质明显改善。前面我说的早饭前、上班途中、晚上在家里、周末和节假日挤点时间看书学习,实际上就是希望做到安排时间看书学习。也就是说,这些零星时间和周末节假日的部分时间,不做别的,就固定用于看书学习。安排要坚持,坚持成习惯,习惯成自然,于是,学习就成了一种工作状态,成了一种生活内容,成了一种生命方式。
当然,话又说回来,不管我们怎么安排,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。要养成学习的习惯,并使学习习惯多一点时间保证,就要克服其他一些习惯。比如,喝茶喝酒闲聊的习惯、电话“煲粥”的习惯、玩扑克“掼蛋”“拖拉机”的习惯、呆坐发愣的习惯、看电视连续剧的习惯、上网冲浪猎奇的习惯,等等。我不是说这些习惯不好,而是说这些习惯容易占用太多的时间,使得我们无法形成学习的习惯。世界上可让我们爱好的东西太多,许多爱好又不需要刻意培养便可形成习惯,这些习惯让我们产生的乐趣更是诱人,坚持这些习惯几乎不需要多大的毅力。这就需要我们取舍,甚至需要我们忍痛割爱,舍弃一些习惯,包括舍弃一些并非不良的习惯,以便给学习的习惯腾“地盘”。
舍弃一些习惯而给学习习惯让路的关键,取决于我们对学习的认识。人们常说,兴趣爱好是持久行为的内生动力,这话不假。许多东西就很容易使人自发产生兴趣爱好,例如娱乐活动就能轻而易举地成为很多人的兴趣爱好,进而成为十分容易持续的习惯。学习也需要兴趣爱好的支撑,但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往往产生于学习成为习惯之后;在很多人那里,学习是在压力下产生的行为,是“被迫”情境下的“自觉”。学习,尤其是学习理论,更多的是枯燥而不是乐趣;学习成为人生乐趣,那是在学习成为习惯、尝到甜头之后很久才获得的一种境界。因此,对于领导干部来说,养成学习习惯不能依赖于兴趣爱好,不能因为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不思学习;不爱学习、不爱看书,也要逼迫自己看书学习,因为在领导干部这里,学习是一种责任。不学习,观念就会陈旧,视野就会狭窄,知识就会老化,素质就会退化;不学习,就会加剧精神懈怠的危险、能力不足的危险、脱离群众的危险、消极腐败的危险。学习,是领导干部的“规定动作”,而不是“自选动作”;是一种政治责任,而不是一种兴趣爱好。一个人,可以不当领导干部,而一个领导干部却不可以不学习。
每一个领导干部,都要从政治的高度,努力让学习成为习惯。
实践表明,凡是注重学习、勇于实践的地方,就敢于先行先试,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。反之,工作就流于一般化,打不开局面,甚至停滞不前
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、增强本领的根本途径。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面对新情况、新问题,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、凭经验办事,就有可能事倍功半,工作虽然很辛苦,但由于不对路,达不到预期效果,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,难以胜任领导工作。因此,领导干部要有“本领恐慌”的危机感,努力加强学习,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
领导干部加强学习,主要途径是向书本学习、向实践学习、向基层学习、向群众学习。要多读书。书籍包含了种种科学成果,书籍可以回答种种现实问题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有些是老问题,有些是我们长期努力但还没解决好的问题,还有大量的新情况、新问题。无论老问题新问题,要认识好、解决好,就必须多读书。
学贵思。学习的过程,就是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,脑子里要经常装着问题,开动脑筋,反复思考,力求把零散的、孤立的、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系统的、联系的、理性的认识。努力把握规律,抓住本质,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。所以有人说,读书学习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原有的问题变成没有问题,又在原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。这说明确实是研究思考了,读懂弄通了。
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。看一个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,不是仅仅看他读了多少书,而是看他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,找到科学、管用的方法。知识就是力量,读了不用不是力量,学以致用才是力量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学习,在对全局工作研究思考的基础上,密切结合本地区、本部门、本单位的实际,善于思考,深入研究,发现问题,破解难题,找准推动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,增强工作的系统性、预见性和创造性。学习好才能服务好,才能创新工作。比如,现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,如何处理好“百姓富”与“生态美”的关系,如何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保护好青山绿水,只有深入研究思考,才能找到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。
实践表明,凡是注重学习、勇于实践的地方,就敢于先行先试,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。反之,工作就流于一般化,打不开局面,甚至停滞不前。当前,改革已进入深水区,要解决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,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多读书学习,以科学理论为指导,学以致用、用以促学、学用相长。
因此,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,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,一个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人,一个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,一个对本领域业务工作有一定研究的人。多读书,好研究,善思考。坚持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,使读书学习成为领导干部一种良好习惯。

鲁巷校区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26号

 鄂ICP备 030188 版权所有:湖北开放大学 制作:湖北开放大学教育技术中心